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市县级博物馆的收藏和展览存在一个较大的误区:收藏和展出的几乎都是考古发掘品或传世文物,而且都是千篇一律的陶瓷、铜器、钱币、玉器、字画等类古器物。显然,这样的博物馆对普通观众来讲是没有多大吸引力的。面对林林总总的看似雷同的文物展览,观众往往会有干馆一面的感觉,看了这馆就不想看其他馆,觉得索然无味!
市县级博物馆的收藏和展览该如何定位?显然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 直接关系到市县级博物馆的作用和经营的绩效。
虽然我们不能武断地给市县级博物馆的收藏和展览做某种定位,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市县 级博物馆应该有各自的特色,应与国家级和省级博物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应在收藏和展览上避 短扬长。
所谓“避短”,是指在收藏和展览上不要简单模仿国家级或省级博物馆的文物艺术品收藏和 展览模式。因为国家级或省级博物馆往往馆藏丰富精美,所以有条件搞陶瓷、铜器、玉器、字画 等文物艺术品专题展览。而市县级博物馆的文物艺术品收藏一般量少质差,其收藏基础不足以支 撑高水准的文物艺术品展览。对观众尤其是外来观众来说,与其到市县级博物馆看艺术质量并不 高的文物艺术品展览,倒不如去国家级和省级博物馆欣赏精美的文物艺术品展览,除非本地有与 众不同的丰富精美的某类特殊文物艺术品。
所谓“扬长”,是指市县级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应该是乡土博物馆,即要成为展示一个地方历 史、文化、经济、社会和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作为乡土博物馆.其首要特点是地方性,即其收藏 的文物标本资料和展出的内容应该突出自己地方的特色。其次是综合性,即要比较综合地反映地 方环境资源、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风土人情的面貌。三是现实性和时代性,除了普及历史文物 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从现实需要出发,反映本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 发展,激发本地观众了解和热爱家乡,向外来游客宣传本地的地域文化。
总之,市县级博物馆只有在收藏和展览上扬长避短,突出地方特色,才能对观众具有吸引力。 近年来,在帮助各地市县级博物馆新馆及其展览的筹建中,我们试图按照乡土博物馆的要求 去策划反映地方历史文化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和风土人情特点的博物馆展览。但是令我们十分失 望的是,我们接触的大多数市县级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几乎大同小异,都以地方考古发掘物或传世 文物为主,而且都是清一色的陶瓷、铜器、钱币、玉器、字画等类古器物。而恰恰原本应该是市 县级博物馆重点收藏和反映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风俗物产等方面的文物资料 则很少被收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我们发现当地有一些非常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展览选题,但 苦于文物标本资料严重不足而无法进行表现。以江苏淮安市(淮阴)为例,明清时期是其历史最 重要的时期之一,漕运经济和盐业经济非常发达,但此地这方面的文物资料积累少得可怜。这种 情况绝不仅仅是个个案,而是全国比较普遍的现象。
导致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与文物标本资料积累背离的原因,固然有历史和自然 的原因,但主要与我们不重视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文物资料的收藏有密切关系。长期以 来我国市县级博物馆收藏的视野一直比较狭隘.简单模仿国家或省级博物馆的收藏,于是往往只重 视地方考古发掘物或传世文物的收藏,而且主要是那些比较具有经济价值的陶瓷、铜器、钱币、 玉器、字画等类古器物。相反,本该市县级博物馆重点关注和收藏的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经 济、历史文化、风俗物产等方面的文物资料则往往不予重视,似乎认为这些东西没有收藏价值。 这是我国大多数市县级博物馆文物标本收藏的一大误区。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误区,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博物馆经营理念的贫困。一直以来在许 多博物馆的管理者看来,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一个收藏和研究文物古董的机构,而不是通过 文物藏品做媒介向观众进行知识普及、文化教育的机构。在这种落后保守的博物馆经营观念的影 响下,博物馆藏品收藏的价值判断标准主要是看某件文物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不是这件文 物的历史信息含量。因此,在博物馆经营管理活动中,重视的是那些有重要艺术和经济价值的文 物藏品,而对那些虽然艺术和经济价值不大但具有重要历史信息的文物标本则往往忽视。加上我 国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主要是文物考古学,这样的知识结构驱使他们习惯于收藏那些有重 要艺术和经济价值的文物藏品,而忽视那些虽然艺术和经济价值不大但具有重要历史信息的文物 标本。
如果市县级博物馆继续奉行只重视金、银、铜、铁等类古器物和陶瓷、玉器、字画的收藏, 继续简单地模仿国家或省级博物馆的文物艺术品展览,那么就很难走出自己经营的困境。而要使 自己成为一个受观众欢迎的博物馆,开创自己经营绩效的新局面,必须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社 会经济发展和风土物产方面的文物资料的收藏,多举办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反映地方历史文化、社 会经济发展和风土物产方面的展览。